|
来源: 省地质局 | 发文机关: 省地质局 |
分享到:
|
5月12日下午,省地质局“地质大讲堂”(第五期)在地质大厦九楼多功能厅举办,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数据更新与应用服务计划首席科学家、地质大数据与信息服务工程首席专家高振记作《“国家地质大数据共享与服务平台--地质云”建设进展及启示》专题报告,省地质局局长苏金明听取报告,省地质局党组副书记朱东海主持。
当前,地质工作已经迈入大数据时代。专题报告围绕数字中国等国家战略,以地质大数据的概念——用途——开发路径——地质云的建设进展及成果——经验启示与展望为主线,引用大量案例,详细阐述地质大数据的战略意义、现状及发展趋势,讨论了地质大数据面临的机遇与挑战,提出关于海南地质大数据建设的相关建议。
在新时代、新要求之下,地质大数据研究和应用已进入数据密集范式时代。地质大数据具有复杂性、5V+5D等特点,地质数据类型为结构化、半结构化、非结构化并存。地质大数据本质是地球系统科学理论的实践和体现。在国际上,地球大数据正在推动形成新型研究范。目前,国内各行业有关部门、各省有关地勘行业都积极加入,地质大数据研究和开发利用正如火如荼进行。
报告指出,信息化和大数据正在推动地质行业的变革,如何管理和利用好大数据,未来对一个单位至关重要。报告引用“202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——科学家重现地球3亿多年生物多样性变化历史”等大量案例,阐明地质行业将往地球系统科学、地球大数据、数字调查、智能调查、多学科数据融合研究、定量计算与模拟预测转变发展,未来大数据研究范式将给地球科学研究带来突破性进展。
在地质大数据开发方面,报告详述了大数据采集汇聚、组织管理、开发利用等阶段时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及技术方法,具有很强的实操性和指导性,对我省地质大数据工作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。
报告详细分享了“地质云”的建设进展与成果。地质云主要包括在线调查、在线管理、在线服务等主要功能。近年来,“地质云”在智能填图、智能岩矿识别、大数据辅助找矿、智慧搜索、地灾隐患识别等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和应用。
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,信息化和大数据是地质人的重要历史机遇。针对海南地质大数据建设,报告提出三个建议:一是择机启动地质大数据的建设和应用;二是要结合需求分析、总体规划、项目筹措、项目实施和考核应用等方面,做好顶层设计;三是通过部省联动、联合申报等方式,做好人才和技术储备。
最后,高振记老师以“改革是痛苦的,但也是将来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”作为结尾,展望了地质大数据的广阔前景和发展方向。
朱东海在开班时表示,此次报告的开展,是为落实苏金明局长提出的“要加快海南地质大数据建设,构建陆海统筹的地质“一张图”,支撑服务我省新一轮找矿、城乡规划、重点工程建设、地下空间开发与管控、资源环境保护与监测预警等领域”;同时也是结合全国第十五个防灾减灾日,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防灾减灾救灾”的重要论述精神的具体实践,此次报告的开展,恰逢其时,很有意义。
朱东海对此次课程给予高度肯定。他表示,报告一是围绕“地质云、大数据”展开,推动海南地质信息化大数据产业的孕育和发展,项目开展迫在眉睫;二是课程详细介绍地质大数据的现状、问题、困境以及前景,提出解决方案和路径,既有“项目库”,又有“工具箱”,以此次报告为起点,地质大数据大有可为;三是从报告中的案例启示、思考和运用,给海南地质大数据以很好的指导,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建设性。下一步,将尽快推动地质大数据的建设,围绕机制、路径等重要环节,合理安排部署,做好顶层设计。
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傅杨荣,各业务处室负责人、各院队负责人,及专业技术人员约250人,通过“线上”+“线下”两种形式,聆听本次“地质大讲堂”专题报告。
附:授课专家介绍:
高振记,博士,研究员,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数据更新与应用服务计划首席科学家,地质大数据与信息服务工程首席专家,杰出地质人才。长期从事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和应用研究,创立了离散空间中模糊地理对象空间拓扑关系表达理论,提出了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数据模型(GIM),做为核心成员开展了地质云顶层设计和建设。获省部级奖4项,地质调查十大进展3项,政府信息化卓越成就奖1项,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,登记软件著作权12项,合著专著3部。